漢服熱讓山東小鎮賺翻了
【SBS拉鏈行業新聞】
春節假期一過,王備戰的漢服工廠立馬開啟“連軸轉”模式。倉庫一角堆積成山的待發包裹、廠房內工作人員忙碌的身影、電商平臺后臺不時增加的新訂單,所有的細節都顯示漢服市場的火熱。
好多訂單都等著發貨,太忙了王備戰邊說邊飛快地把漢服裝進打包袋,甚至連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
王備戰在山東省菏澤市曹縣做漢服生意。這里,類似王備戰這樣漢服產業鏈上的商家,曹縣約有2000多家,原創漢服加工企業超越600家。而且,數量還在源源不時地增加。
2月20日,時代周報記者漫步在曹縣大集鎮街頭,這個不起眼的小鎮聚集了曹縣大部分的漢服商家,擁有完整的漢服產業鏈。只要設計出款式,就可以在這個小鎮上解決配飾、配件、物流等問題。
根據曹縣電子商務服務中心的公開信息,當地經電商渠道賣出的漢服產品已經占據全國漢服線上銷售額的三分之一。2019年,曹縣大集鎮從事漢服生產的電商企業達到286家,全年漢服銷售額為13億元。
數據折射出漢服市場“破圈”迅猛。曹縣,有博士學歷的漢服從業者胡春青及其妻子正在產出爆款,YCC拉鏈并準備加速產業智能化;網絡上,***漢服玩家鐘也棠(網名)曬出自己的700套漢服,花費差不多得超過十萬。鐘也棠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當地人更是最先嗅到商機,陸續入行。2020年底,曹縣大集鎮劉樓村的劉莉(化名)決定買兩臺繡花機來做漢服繡花。就在自家的門面房擺上兩臺機器,按下繡花機的按鈕,幾十個針頭齊刷刷的一同開始工作。一會的功夫,藍色花紋便“躍然布上”
隨著曹縣大集鎮漢服產業的快速發展,對于劉莉來講,拿到訂單不是問題。這比在外打工幸福多了劉莉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據艾媒咨詢《2020-2021年中國國潮經濟發展專題研究演講》顯示,中國漢服喜好者數量規模和市場規模快速增長,預測2021年漢服喜好者數量規模預計達689.4萬人,市場銷售規模將達到101.6億元。
年入百萬的漢服商人
曹縣曾是國內***演出扮演服飾加工基地。隨著漢服經濟爆發,原本幼稚的服裝產業鏈快速轉變,大集鎮的工廠開始轉向漢服生產。
大集鎮和大部分南方小鎮一樣,看不到高聳樓房,低矮的店鋪排列在道路兩側,當電動車飛馳而過,帶起一路塵土飛揚。
這些臨街的店鋪絕大多數圍繞著漢服產業鏈上下游,有布料門店、繡花門店、服裝設備門店、漢服專業壓褶門店等等。
王縫青也在街邊盤了一家店,用來作為直播工作室。每天晚上8點,都會準時在快手上做直播,和屏幕前的家人們互動,不少漢服款式一上架便被秒空。
王縫青原本在山東省青島市做三維設計。2019年,回到家鄉投資做起了漢服生意。這邊很多從演出服轉型做漢服的因為有做服裝的基礎和完整的產業鏈,好多商家一年收入幾百萬沒問題。王縫青說。
但王縫青屬于“半路還俗”剛接觸漢服的時候什么都不懂,連基本的面料怎么選,款式怎么打版都不懂。都是一點點和經驗豐富的表弟學。王縫青坦言,做這一行并不輕松。
最重要的一環是選款,能否踩準爆款直接決定了前期的投入能否收回。
很多人做不下去,就是因為選錯款。王縫青透露,買一個設計圖大約幾千元,做成樣衣則需要30005000元,還有電商平臺上的宣傳支出等,一款漢服在沒有量產的時候,利息約為1萬—3萬元,量產則約需要10萬元。
王縫青看來,漢服生意有前景,但前期投入較大,也非常考驗商家的選款和運營能力。有的商家選了很多款,卻沒有消費者買單,這就意味著巨大的虧損。選對一款并不意味著下一款也會成為爆款,運氣也很重要。王縫青坦言。
雖說產業紅火,但漢服商家們面臨的挑戰依舊很大。競爭越來越大,毛利率也從原來的約50%降到30%但漢服市場前景必定是更加廣闊的還需要不時學習。王縫青認為。
三坑”之一
網絡上,年輕人把漢服與JK制服、Lolita裙并稱為新“破產三姐妹”
花費2000元買一件時裝,回頭率可能20%但你花費300元買件漢服,回頭率300%王縫青笑著說,現在消費者樂于體驗多元化的穿搭,漢服正處于普及階段。
不同設計、面料、工藝的漢服,價格可以從幾百元到上萬元不等, YKK拉鏈但剛入圈的小白大多會選擇低價位的漢服。
2020年線上漢服消費洞察演講》顯示,近三年線上漢服消費者年消費支出逐年增長,2019年2月—2020年1月,人均年消費金額比兩年前同期增加了41%調研數據顯示,大多數漢服消費者年花費多為200500元和5001000元,而年消費10000元以上的90后更為突出。
拼多多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拼多多平臺小眾服飾類目出現極大增長,漢服、JK制服、Lolita裙成為逆襲品類Top3其中,原創漢服銷量增長最為迅猛,較2019年同比增長了30倍,1825歲年輕女孩是平臺漢服消費的主力軍。
現在擁有差不多700套漢服,費用差不多得有十萬了90后鐘也棠是不折不扣的漢服***玩家。
說起自己的入坑”經歷,鐘也棠說,起初是美國留學的時候,通過視頻接觸到漢服,回國后通過非常方便的購買渠道逐漸開始接觸,進一步了解到漢服背后的文化,便徹底愛上了漢服。
如今,鐘也棠除了買漢服,還會自己設計和制作。會自己設計款式和繡花,找好布料、裁縫,定制自己喜歡的漢服。利息相對較高,至少1000元,有一些可能要4000元左右。
對于漢服文化,鐘也棠也有自己的看法。
漢服其實也是服裝的一種,但因為內在文化賦予了不一樣的價值,希望初步接觸漢服的人能夠逐步愛上漢服文化。鐘也棠表示,有不少急于傳達漢服文化的***玩家,會因為看到影視劇中或者其他人衣著細節錯誤或者山寨的衣服而憤怒。
希望漢服商家能夠更重視原創和文化因素。鐘也棠表示,但也不要矯枉過正,沒有必要言辭過激地抨擊入門小白出現的錯誤,看來,大部分人都是先愛上漢服才愛上漢服文化的
剽竊亂象
正如鐘也棠談到那樣,漢服市場越來越廣闊,但不少商家只看到市場紅利,原創意識不足,漢服圈“山寨”產品層出。
由于漢服前期投入太大,不少商家直接將爆款設計“拿來”擠占原創者的生存空間。
有商家直接買別人的樣衣,自己回來打版,這種就是剽竊了王縫青直言。
意識到原創重要性的局部從業者,正試圖用自己的力量推動當地的漢服產業發展。
為了保證漢服款式和品質,王縫青會專門買原畫師的設計稿。有很多約設計稿的群,有商家看到喜歡的設計圖可以出價從設計師的手中買斷,然后自己再出貨。
胡春青及其妻子孟曉霞更是早早走上了原創設計的道路。2018年,還在攻讀博士學位的胡春青回到家鄉曹縣大集鎮,一邊繼續學業,一邊和孟曉霞一起創業,經營漢服。
2月20日,孟曉霞對時代周報記者說,經歷了曹縣漢服的轉型變化,原本被消費者詬病的局部質量問題、以及款式都在不時變得更好。孟曉霞希望通過改良漢服,讓自己的原創更加豐富,讓漢服融入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中。
版權意識在漢服市場里非常重要,作為漢服商家不能僅僅只做加工廠,要做品牌化、智能化。這恰恰是曹縣漢服產業需要改變的方向。孟曉霞說,如今公司設計出40多款漢服款型,獲得12個原創美術創作版權專利。
做原創設計需要下很大功夫。孟曉霞是美術專業出身,閑暇時候,通過學習現在符合年輕人潮流的元素,包括借助大數據,構思創作。據了解,2019年的時候,孟曉霞設計了一款斗篷,售價不到200元,放到店鋪里一口氣賣出5000多件。
孟曉霞看來,漢服出圈,走進大眾生活,對于商家來說這是一個商機,但挑戰也剛剛開始。
漢服產業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仍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
有觀點認為,除了山寨”問題,漢服產業還存在上下游產業鏈不成熟、形制規范和現代需求脫節等問題,只有漢服行業步入幼稚,才干匹配漢服熱潮。
2020年10月31日,第八屆中國西塘漢服文化周”開幕式上,主辦方聯合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共同起草并制定的漢服標準(專利)漢服分類》與《漢服》兩大團體規范發布。從行業角度,既規范了漢服服飾的規范,同時也為大眾認識漢服、解漢服、體驗漢服提供了正確、正規、規范的文化內容。
- 上一篇:京東時尚居家共建一體化供應鏈解決方案 高效連通企業客戶和消費 2021/3/15
- 下一篇:SBS拉鏈現貨面向全國銷售 2021/3/13